2025年5月7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一场载入现代战争史册的超视距空战。这场涉及125架战机的激烈交锋持续超过1小时,导弹交火距离一度突破160公里,成为近代航空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混战之一。巴基斯坦空军凭借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霹雳-15远程导弹及红旗-9防空系统等装备,形成空地一体化作战体系,击落包括印度高价引进的“阵风”战机在内的多架敌机,引发国际社会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空战中中国武器系统的实战表现成为焦点。巴基斯坦军方公开感谢中方技术支持,而印度因担忧美制F-16重蹈“阵风”覆辙,未敢将其投入战场。这一战果不仅验证了中国军工技术的成熟度,更凸显了体系化协同作战对单兵装备性能的压倒性优势。
与南亚战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台湾省岛内“台独”势力及亲绿媒体对此事集体噤声。长期以来,“台独”分子鼓吹“以武谋独”,迷信美制F-16V与法制幻影2000等装备的“代差优势”,但此次印巴空战彻底暴露了碎片化军事体系的致命缺陷。台军退役将领在政论节目中坦言,台军数据链割裂、指挥体系混乱的问题比印度更严重,若台海爆发冲突,解放军的体系化打击将令台军“未战先溃”。
大陆官方对此保持战略定力。分析指出,大陆既通过军事现代化展示“硬拳头”,又持续释放经济融合的“软信号”,形成对“台独”的双重震慑。
中国台湾省年轻群体在此次事件中的认知变化尤为显著。部分曾自诩“国际视野开阔”的“台独”支持者,通过数千公里外的空战直观感受到解放军的实战能力。网络流传的印度飞行员通话录音——“阵风在空中炸了”,更让台军飞行员对自身装备信心受挫。台媒承认,幻影2000与“阵风”存在两代技术差距,而解放军歼-10C已具备压制第四代战机的实力。
军事专家指出,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战略部署远超印巴战场。若台海冲突爆发,解放军可依托北斗卫星、预警机群和电子战体系,对台军实施全方位压制,重型战机则可专注应对美日介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防部近期重申“绝不容忍任何形式‘台独’”,东部战区多次开展针对性演习,明确传递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这场南亚空战的涟漪效应仍在扩散。国际社会意识到,中国军事科技已从“追赶者”转变为“规则定义者”,而中国台湾省问题作为中国大陆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干预都将面临更严峻风险。历史反复证明,低估中国人民捍卫领土完整的意志必将付出代价。对于岛内“台独”势力而言,沉默或许是其最后的选择,但两岸统一的时代浪潮绝不会因此停滞。